夏日炎炎,热浪滚滚
如果说除了西瓜、风扇、秋千
还有什么能让辩手的夏天饱满充实
那一定是网辩
疫情隔绝不了对比赛的渴望
艳阳炙热比不过对辩论的热爱
准备好板凳瓜子
本期小华语荣幸邀请到
极具代表性的两组嘉宾
有亲切熟悉的大学生辩手
也有传说中神秘的网辩平台创建者
我们继续来唠关于网辩那些事儿
嘉宾简介✦
常晓敏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17级队长,2020西安赛区临潮杯冠军 ,
第一届弈鸣杯网络辩论赛冠军,
第三届博雅杯网络辩论赛冠军,
第一届绮罗杯网络辩论赛冠军,
第五届天印杯网络辩论赛冠军,
一个学播音的学姐,我们最爱的常奶,虽然毕业了,但是依然每天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嘻嘻嘻。
问
什么是网辩,什么是网辩队,网辩圈?
网辩,算是依托于网络为媒介开展辩论活动的新型辩论形式。作为团队活动,都是需要多人组织进行的,网络辩论作为新兴辩论形式,不仅可以用于作为辩论形式,也可以作为新的组织形式,也就形成了网辩队。爱好志趣相同的人形成一定规模,也就成为了网辩圈。
问
网辩圈的各类团体和固定路人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网辩的参赛队组成如何,水准如何
网辩的团体和路人固定队伍在网辩活动里都是那种找不到信息的黑马大佬,反正我每次碰到都会瑟瑟发抖,也印证着网辩活动愿意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网辩队伍突破了学校的限制,各个学校对辩论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也变相增强了网辩队伍的实力,汲各家所长。
问
现如今网辩的氛围正在日益转好,但对于比赛不公正的质疑、对评委的申诉仍然存在,对于网辩进一步向好发展,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对于赛事公正度的质疑,
可以提前公布赛事章程,为队伍提供赛事章程及制度反馈途径,帮助办赛队伍完善制度上的缺漏。
对于评委专业度的质疑,
主办方应在赛前对评委履历进行筛选,公布评委判准,可以要求提交评赛笔记进一步完善网辩评赛的流程。
问
良好网络辩论氛围的形成,应该注重什么?
于赛事而言,完善赛事流程及规章制定,保障比赛的良好有序。
于评赛而言,完善审核机制及评判要求,保障评赛的公平公正。
问
现在的网辩比赛,有论否一样的自由形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网辩比赛兴起,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前者比较考验临场表达和知识储备,后者比较注重场前准备和准备内容的输出。
唐远明
长沙的一个勤勤恳恳的产品经理,早期知乎大v,参与论否app的设计发展过程。
罗文
会计专业,跨界从事互联网开发工作若干年,梦想是能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17年开始开发的论否app幸运的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喜爱,现在全职创作论否app,同时兼职”客服小姐姐”,算了,太忙了,又有人在论否对骂,我要去封号了!
问
以一位网辩平台负责人的角度来看,网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
网辩依赖于网络设备基建,有不稳定的特点。虽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和手机等电子产品都越来越发达,但稳定性还是和线下交流有较大差距。
理想情况下最好在开始之前需要测试一下参赛选手的稳定性问题,并做好针对网络问题导致的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论否也一直在努力优化交流的稳定性问题。
同时,网辩的互动性相对线下较弱,这点可以通过寻找能提供更多种互动功能的应用进行解决。
问
现在的网辩比赛,有论否一样的自由形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网辩比赛兴起,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自由的网辩活动大多是纯粹兴趣驱动的,而大型网辩赛对辩手而言具有较强的荣誉驱动性。自由的网辩活动大型网辩赛一般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从策划到报名到正式开始有比较长的流程,而自由赛事大多都是即时的或者是短期预约的。
问
怎样才算一个好的网辩平台呢,对于平台会有怎样的愿景?
平台的作用,是让点对点的对接,变成多对多的。这其中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信息聚合与分发,网辩的平台自然也不例外。但在此之上我们可以发现,单纯的聚合信息和分发是不够的,也就是信息本身不够。具体到网辩领域的话,那就是网辩的数量本身不够。
虽然辩论圈不算大,但总体还是一个僧多粥少的情况。这个问题其实不只是在网辩上,在传统线下辩论的时代,这个问题其实更加显著,事实上近几年网辩的迅速发展,已经大大缓解了这个僧多粥少的情况,但我们仍然觉得远远不够。我们更希望能够提供一种便捷的工具,能够帮助所有人自由的,低成本的去创建自己想要的辩论活动。
问
对于大型网辩比赛的举办有怎样的建议呢?
网辩比赛可以多和专业组织合作,而不只是停留在口才表达,语言艺术的层面。目前有些辩论赛是这么做的,效果一般都很不错。
问
众多不同主题的网辩比赛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对于题目、评委、赛制的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辩论赛本身不像跑步,跳高有绝对的标准,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也带来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设定量表,预先选择心证偏好,这本质上是多样性的体现。
问
你有经历或者知道的网辩中不愉快的经历吗,那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从组织者的视角,说一个不愉快的感觉,就是感觉组织赛事太麻烦了!这坚定了我一定要把这个组织工作中的机械劳动用程序替代的想法。
有很多的网辩赛事办了一届或几届就停办了,我也去问过那些组织赛事的负责人,他们也都纷纷表示非常辛苦,很难坚持。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些功能,让办赛的人愉快起来。
从参与者的视角,我见过不少在网辩中非常情绪化的一些事,负面的情绪可能会影响整个活动中所有人的体验,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过在论否上做个情绪检测功能,不过目前暂时还没有很好的方案。
作为后疫情时代下
辩论比赛的新兴模式
网辩以其独特优点吸引大家
也有亟待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
小华语期待和大家一起
建设更完善的网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