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套约解析:降低成本与风险并存的操作模式
什么是海运套约?
套约是指将“托运人”栏中的发货人信息替换为与船公司签订特别优惠运价协议的公司,以享受更低的合约运价。这种操作常见于工厂、外贸公司或货代与船公司之间的合作。
船公司会基于此类合约制定统称的“约价”,通常比市场运价更具优势。只要提单抬头为合约公司,各类发货人均可使用该约价出货。常见的形式包括套SHIPPER约、套CNEE约及套品名约。
套约的两种形式
海运套约主要包括单SHIPPER和双SHIPPER两种类型。
单SHIPPER指只在提单上显示具备约价资格的B作为发货人,适用于100%前T/T付款方式,存在较大风险;
双SHIPPER则在提单上标注为“B on behalf of A”或类似形式(O/B单),即两个发货人,物权归A所有,降低运输风险,但可能影响部分国家银行收款流程。
美国航线为何多见套约?
针对进出美国的货物,按照FMC规定需完成运输备案。当小批量货主未与船公司签署运输协议时,常借助已签约大客户或货代备案,通过相似货物适用现有协议来获得更低运价,并满足合规要求。
常见的套约类型
直接套用大客户的约价,此时提单上发货人为大客户;
采用双抬头,提单上同时包含实际发货人与合约主体;
最常见的为货代与船公司签约后,货代作为发货人,在目的港由合作代理收货,随后向实际收货人签发提单。
套约存在的风险
虽然套约能有效降低运费成本,但也伴随以下潜在问题:
清关过程中可能因提单上的发货人不真实,导致收款、产地证及报关文件出现麻烦;
若船公司发现套约行为,可能会取消预订仓位、拒绝退舱或限制使用优惠约价,进而提高整体运输成本;
由于合同主体并非真正发货人,一旦运输途中发生纠纷,难以有效控制责任归属。
来源:关务发布